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
川西过去多指成都、绵阳一带。现在多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俗称“康”,亦称康巴地区或康区,境内有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大川切割出来的高山峡谷,形成了河谷亚热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几种气候垂直分布带,植被和自然景观亦呈垂直分布。
川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迷人,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是旅游和户外的理想去处!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川西大地构造属于青藏板块东南缘,巴颜喀拉褶皱系,甘孜阿坝中生代褶皱带、阿坝黑水槽向斜的西南缘。第四纪以来,随川西高原迅速抬升,形成海拔4000m的高原。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构造较简单。县内发育的火成岩岩体,主要为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分布于上阿坝区的大石头山、柯河的小石头山和茸安乡等地的石头山。
该地区海拔较高,仅次于青藏高原。高山与峡谷毗连,落差大。季节和昼夜温差大,地质环境典型,地表生态脆弱,而使得这一地区道路受泥石流冲击路段较多、冰雪雨水侵蚀,路面损伤、塌方等时常都有。却是因为交通不便,长期受外界的影响小,保存了较好的自然原貌和保留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一) 川西南山地区气候特点
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该区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较盆地区多1000—1600小时。
(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气候特点
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从总体来看,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本区气候总的特征是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光照丰富,降水量少。
由于西藏与甘青地区、川西高原及滇西北高原都处于同样的高原环境,同样的高原气候带,因此,它们在自然生态方面也基本接近。它们不仅都属于高山始成土一干旱土壤区,同时也都属于高寒植被区。整个青藏高原的动物群也都属于高地森林草原的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除高地寒模动物群主要分布于藏北高原地区外,其余的高地草原草甸和高地森林草原等两个动物群的分布,也都同样横贯了西藏及其东部外围地区,说明西藏与甘青和川西高原等地区在动物生态方面也有较大的一致性。
雅拉雪山虽不是名山,却是康区神山,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在塔公草原日落时分观之,常有日月同辉奇景。
稻城三神山,是大香格里拉的核心景区,每座雪山下都有珍珠般的湖泊映衬,灵秀非凡。
巴朗雪山云海,有排山倒海之势,令观者有腾云驾雾之感。
川西高原的主体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汉族外,其余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过程中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至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藏族人们也就是在那时成为一个有共同文字与信仰的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但由于山高路险加上当时各部族与种姓间有一些土著语言,因而在藏语发音上有很大区别,故而依据方言的不同,藏族分为拉萨方言区、安多方言区和康方言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属于康方言区。
康方言区的人自称康巴,巴中康方言里的意思与汉语的人大致相同。民间流传着一句著名的话:“康巴人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走进川西高原将会是一次歌舞之旅。
复杂多样的自然带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和文化。费孝通曾指出横断山区是“藏彝大走廊”,是民族迁移、分化、演变的大通道。横断山区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少数民族众多,生活方式多姿多彩,仅是藏族就有许多分支,有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嘉绒藏族、木雅人、西番人、鱼通人、扎坝人等,虽然都划归藏族,但他们的族源、语言、服饰、歌舞等等又各不相同,精彩纷呈。
川西没有大风大雪,房屋大都用麦草做顶,墙壁用竹篾编成,或用竹编做成,外面加泥敷实。川西山区气候潮湿,为了驱潮、防虫、防兽,人们用了这种干栏式建筑,有上、下两层楼,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柴草杂物或养猪羊。木屋是当地人最理想的居所。一个独撑门户的年轻男子,一般都要造起一座有五六间房子的小木屋,这才算在人前立得住。木屋所用的材料是清一色的木材,木门、木窗、木顶、木梁、木柱和木地板。木屋的顶一般用瓦片,传统的杉树皮房顶在一些山区还在继续使用,它厚重、密实,雨水不易浸透,很受川西农家的偏爱。
川西农舍里没有烟囱,烧柴煮饭、烧菜时的油气和烟气一古脑儿地顺着房顶上的气窗排走。在川西农舍外,四处可以看见堆成墙高的柴草垛,这是墙的保护层,冬天防寒防潮,枯草期又可以当柴烧。
一年一度的“马井元宵会”早已名满川西,元宵会比过年还热闹,四面八方的人挤在河滩上。当地人有个很诗意的说法,他们是用这种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20来万人自发凑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川西民俗奇观。“正月十五赶马井”已成为川西坝子的重要节日,马井元宵会由最初单纯的竹木器交易,逐步发展为集农资、农具、花草、餐饮、娱乐为一体,富有川西民族特色的自发性盛会,和“广汉保保节”一样声名远播。
川西民俗婚庆:迎亲的花轿队、满载彩礼的鸡公车、得意的媒婆、娇滴滴的新娘……昨日上午,记者在大邑安仁古镇看到了川西民俗婚庆表演的一幕。安仁古镇正着手将川西婚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婚礼中往往已掺杂了不少西式元素,原汁原味的川西婚庆面临着失传危险。拯救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产生于川西坝子的大邑传统婚庆礼仪,保持了妁合、访人户,发八字、还庚礼、会亲、订年月、迎亲、出亲、拜堂、谢媒、回门等川西独特习俗,婚礼场面宏大、程序考究。
另外,以母系社会文化和碉楼建筑为主要特征的东女国,包括了小金、丹巴、道孚、炉霍、甘孜、新龙、雅江境内的雅砻江、大渡河、鲜水河流域,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点多面广,感受母系文化,独特的人文资源有着很深吸引力和震撼力。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境内的一个大峡谷扎坝。这里有着和泸沽湖相近的走婚习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性,保留这被称为川西藏文化磁石的奇特走婚制 。这里被称为“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地区”、“人类社会进化的活化石”。
生活在大渡河畔的嘉绒藏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据说是沿袭了古东女国典雅的以黑色为主的服饰,一连几天在碉楼下唱长调跳锅庄。
跑马山下的康定,民间传统舞蹈———舞彩龙在正月初一举行。随着喧天的锣鼓声,一条彩龙在万民拥挤的街巷穿行,龙身上下翻跃,人群欢呼喝彩。
康巴汉子则着华服,牵着被装饰过的骏马,聚集在草坝上进行马术比赛,康巴妇孺老人则围观助威。
木雅人的婚礼多选择在春节举行。木雅人的婚礼仪式可谓是世界上最长最独特的,短则一天一夜,长则数天数夜或更长,直至男女家代表以唱歌的形式“讲掂数”为止,新娘才能下马进门。
木雅男子要结伴朝拜神山,之后在草甸上“耍坝子”。
还有彝族的迎新年活动,寺庙的法事活动,等等。
2、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一般游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如有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重感冒患者以及医生认为不宜进高原者,谨慎出行。
3、冬季的川西高原常遇冰雪路,车辆一定要配带防滑链和铁铲。初春的三月,高原的冰雪尚未完全融化,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明显,常有寒流,紫外线强。请备足防寒衣物、雨具、手电筒、太阳镜、防晒品、护肤品、唇膏油以及常用感冒药,并备上红景天、肌苷口服液、沁原素等抗高原反应药。
4、沿途系康巴藏族地区,请团友尊重当地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不要以城市人的心态及标准去衡量当地条件。
5、由于交通不便,个别地方需要骑马,骑马需注意安全,必须由马夫牵带,不能独自骑乘,更不能骑马奔跑。
青藏高原 高原 西藏 四川 坝子 民俗 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 平乐古镇 四川盆地 若尔盖高原湿地 海子山高山湿地 安仁古镇 五凤古镇 纳塔湿地保护区 甲居藏寨 岷山 贡嘎山 巴颜喀拉山 卧龙自然保护区 茶马古道 香格里拉 川西高寒草原 羌族 红原草原 惠远寺 藏传佛教 藏族
1、精英地理网:http://www.jydili.net/Index.html
2、世界地理网:http://dl001.anyp.cn/
3、无忧无虑地理网:http://dl.5156edu.com/
4、地理网:http://www23.iustu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