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东南、距阿根廷500多公里处的南大西洋水域。马尔维纳斯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1,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15个岛屿,首府为斯坦利港(阿根廷方面称其为“阿根廷港”)。福克兰群岛最吸引人的是奇花异草、种类丰富的海鸟、海洋哺乳动物以及拥有特殊地理构造的岩石形态。海狮岛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物乐园,岛上唯一一个人类建筑物小木屋中的所有物资,都来源于直升机空运。游客数量被严格控制在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岛上的40多种鸟类和5种企鹅才是这里的绝对主人。岛内交通有机动车和一家政府经营的航空公司。一艘海岸货船往返于两主要岛,运送补给品和收集羊毛以便转运英国。
百科帮你涨姿势英国称福克兰群岛 以最早发现为由声称马岛属英国 并派兵武装占领
距阿根廷510公里 距英国13000公里 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要冲
英阿曾为群岛归属问题爆发了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 阿根廷战败
编辑信息模块 名称: 马尔维纳斯群岛 英文名: Falkland Islands 别名: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 位置: 南大西洋 坐标: 南纬51°40′—53°00′ 西经57°40′—62°00′ 面积: 11800平方千米 最高点: 厄斯本山 最高点海拔: 750米 所属国家: 阿根廷 人口: 人口2913人(不包括军队,2001年) 方言: 英语 电话区号: +500 政府驻地: 斯坦利港 地理位置: 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 货币单位: 福克兰群岛镑 主要宗教: 基督新教 总岛屿数: 346 主权归属: 英阿争议马岛扼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和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是世界海上强国争夺之地。二战结束后,阿英两国断断续续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没有结果。1982年2月谈判再次破裂。同年4月2日阿政府派兵占领马岛,英宣布与阿断交并派出特遣舰队,“马岛战争”爆发。战后马岛开始使用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以体现岛民“自治”。几经谈判,阿英于1990年达成复交协议,但英国一直拒绝讨论马岛主权问题。[2]
阿根廷历史学家认为马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
英国学者则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最先发现马岛。1690年,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最先在西岛登陆。十八世纪中叶,法、英先后在两个主岛上建立居民点并有少量驻军。1770年西班牙开始管辖群岛,但英国声称仍对群岛拥有主权。1820年,即阿根廷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四年后,阿宣布马岛为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以最早发现为由声称马岛属英国,并于1833年1月武装占领马岛,阿驻岛总督被迫撤出。此后两国一直对马岛主权存有争议。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和年鉴在1950至1960年代一直只用“福克兰”的名称,文革期间为了表示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用括号加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1982年后改用后者为正式名称,将“福克兰群岛”用括号加注。[3]
马岛距麦哲伦海峡东部入海口约450公里,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510公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马岛踞该海峡以东咽喉要地,是过往该海峡或绕道合恩角的船只必经之地。
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1]
马岛长期有人居住的岛屿15个,主岛有二:东面的一个大岛叫索莱达岛,又叫东福克兰岛(简称“东岛”),面积6760平方公里;西面的一个大岛叫大马尔维纳岛,又叫西福克兰岛(简称“西岛”),面积5280平方公里。东西大岛被福克兰海峡隔开。东岛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无人居住),厄斯本山海拔750米,是全岛的最高点。厄斯本山以南是拉福尼亚平原,约占东岛面积的一半,地势平缓,地表高差仅30米左右。厄斯本山以北,除有一小块高地外,大部分是海拔80米以下的丘陵地。西岛多山,地势崎岖。亚当山海拔700米,是西岛的最高点。
岛上交通不便,只有一些简易公路和土路,沟通各港口之间的联系。阿根廷港有简易公路分别通往达尔文港、圣卡洛斯港和路易斯港。[1]
马岛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5.5度,最高平均气温为18度,最低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据说,冬季最低气温有时可达零下40度。[1]
人口2913人(不包括军队,2001年)。97%是英国人后裔。讲英语。居民中80%信奉基督教。首府阿根廷港有居民1060余人,是岛上唯一的城市。[3]
马岛蕴藏有丰富的泥炭以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近海有石油和天然气。岛上95%的劳动力从事畜牧业和渔业,有绵羊71.2万只,年产羊毛230万公斤。工业有羊毛和渔产品加工业。马岛另一重要产业是发行邮票和纪念币。自1987年起,马岛当局向在群岛专属区捕鱼的外国渔船征收捕鱼特许税,特许税年均收入约2200万英镑。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500万英镑。除国防支出仍由英国负担外,马岛当局已实现财政自理,1998~1999年度,马岛财政收入为4370万英镑,财政支出4480万英镑,赤字110万英镑。马岛主要出口产品为羊毛、皮革;进口日用必需品和各类生产资料。主要贸易对象是英国、智利、西班牙等。[4]
马岛现行货币为“福克兰镑”,与英镑等值。岛上电力自给自足,年发电1200万千瓦时。共建有5座中小型机场,智利航空公司有航班飞往马岛。公路总长近440公里,主要港口为斯坦利港。[3]
实行11年制免费义务教育。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港)有中小学,另设巡回教师和远程教育系统。每年选送学生去英国学习。1998年教育经费为310万英镑。岛上有2家电台,一份周报。
岛民在大部分医疗项目上享有免费待遇,斯坦利港建有一家医院,共28张病床,但危重病人需送往英国、乌拉圭等国救治。[3]
马尔维纳斯群岛最吸引人的是奇花异草、种类丰富的海鸟、海洋哺乳动物以及拥有特殊地理构造的岩石形态。海狮岛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物乐园,岛上唯一一个人类建筑物小木屋中的所有物资,都来源于直升机空运。游客数量被严格控制在小范围之内,即岛上的40多种鸟类和5种企鹅才是这里的绝对主人。从小木屋出发,走上一小段路,人们便会被数千只企鹅、野鹅、野鸭和海鸥所环绕,而海滩则是上百只海狮和巨大海象的领地。
沿谢菲尔德(Sheffield)往南的海滩是观看海狮的好地方。在每年的12月到来年1月的这片海滩上,会有不少海狮。海象也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常住居民。就在它们附近不远处徘徊的是巴布亚企鹅、鸬鹚、帝企鹅、条纹兀鹰。
在欧洲大约只有30家旅行社组织前往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旅行,有的通过英国空军授权的航班出发,有的则通过南美洲商务服务活动出发。获得英国空军授权的航班每月6次从英国皇家空军位于牛津郡的布利兹诺顿基地(BrizeNorton)出发,机票必须通过马尔维纳斯群岛政府驻伦敦办事处的旅行中介才能预订。
1966年,阿、英就马岛归属问题开始谈判。
1972年,在马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马岛问题的谈判变得更加复杂。
1982年2月,谈判再次破裂。同年4月2日阿政府派兵占领马岛,英宣布与阿断交并派出特遣舰队,“马岛战争”爆发。6月14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驻岛阿军宣布投降。战后马岛开始使用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以体现岛民“自治”。几经谈判,阿英于1990年达成复交协议,但英国一直拒绝讨论马岛主权问题。
根据马岛1985年自定的宪法,马岛属英海外领地,除外交与军事事务外,由岛民实行“自治”。总督代表英女王行使行政权。马岛地方政府由司法、财政、农业、渔业、矿业、教育、卫生等22个部门组成。设立法委员会和行政委员会。立法委员会有委员8人,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在总督主持下不定期开会。立法委员会负责制定维护本岛法律、秩序、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法案,但须提交英国女王,经英外交大臣批准方能生效。
1992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一致通过由智利和委内瑞拉提出的决议案,再次要求阿英加紧对话,和平解决马岛争端。阿曾提出按“香港租借”方式解决马岛问题和向马岛派遣联合国和平部队等建议,均遭英拒绝。1986年,英宣布马岛周围150海里为“渔业保护区”,并于1993年将“保护区”扩大为200海里,阿方就此提出强烈抗议。
1995年9月,阿英达成在马岛水域勘探、开采石油的协议。
1999年,双方在关于阿恢复与马岛直航、阿公民持本国护照赴马岛、石油开采、打击非法捕鱼、通讯、巡逻等领域达成协议。同年,阿英两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举行了马岛交战以来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2001年,阿政府重申对马岛享有主权,呼吁国际社会敦促英与阿重开马岛主权谈判,表示愿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并将依据国际法尊重岛民的利益和生活方式。英政府则重申马岛主权不容谈判,岛上居民享有自决权的原则立场。2月,阿政府拒绝马岛当局提出的组建联合巡逻。2月21日,阿英两国达成允许两国民用船只在阿大陆和马岛之间直航的协议。3月,英国宣布将南乔治岛的驻军撤至马岛,阿方表示欢迎。
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关于马岛主权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阿政府进行谈判。1997年,第七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发表最后声明,呼吁阿英依照尊重领土完整原则尽早就马岛主权重开谈判。
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促成阿英谈判,以尽快结束马岛“殖民地状态”。2001年6月,美洲国家组织再次敦促英阿两国就马岛主权问题尽早重开谈判。[3]
2011年11月,英国单方面宣布皇家空军上尉威廉王子将于2012年2月到马岛参加巡逻及空军演练任务,阿根廷政府对此表明强硬立场,加强了对该海域的实际控制能力,阿根廷政府2010年即通过一项法令,要求所有船只必须获得由阿根廷颁发的“领海”航行许可证,方可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附近海域行驶。同时,马岛政府也为欲在该岛周围200海里范围内捕鱼的各国渔船颁发特别许可。鉴于威廉王子巡逻事件,阿根廷政府加强了对该法令的执行力度。
2011年12月7日,英国政府在表示抗议的同时宣称正酝酿在靠近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南乔治亚岛周围建立一个10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海洋保护区,以保护该海域企鹅、海象、海豹、虎鲸、鳕鱼等大量稀有海洋生物。根据英方设想,该保护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不但未来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区域将建立严格的捕鲸禁令,同时捕鱼也将在特别授权允许的区域进行。围绕马岛主权争议的紧张局势再次升级。[5]
2011年12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对英属海外岛屿发表的圣诞致辞中,就英国与阿根廷有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发出措辞强硬的声明。他称,英国绝不会违背该岛岛民的意愿,就其主权问题与阿根廷进行谈判,永远不会接受阿根廷对岛民的自决权发起挑战。[6]
2012年1月25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抨击英国首相卡梅伦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言论,同时宣布,在马岛战争爆发30周年之际,阿根廷政府将公布军方在战争结束后撰写的调查报告全文,以澄清阿根廷当时战败的原因和责任[7] 。
2012年2月25日,阿根廷议会发表《马岛文件》,重申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的主权,并呼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英阿马岛争端。[8]
2012年4月2日,是英国和阿根廷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30周年纪念日,两国各自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阵亡士兵。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演讲重申英政府支持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岛)居民自主决定岛屿归属。[9]
2013年1月3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英国《卫报》和《独立报》上刊登致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公开信,要求英国“归还马尔维纳斯群岛”。要求英国政府履行联合国1960年通过的有关结束一切形式殖民主义的决议,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争端展开谈判。[10]
2013年8月6日,作为新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阿根廷在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上敦促英国遵守联合国决议,与阿根廷就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问题进行谈判。对于阿根廷方的要求,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克·莱尔格兰特则表示坚决反对,莱尔格兰特声称必须尊重马岛岛民的意愿,除非岛民希望,那么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话题。[11]
2013年3月10日,马尔维纳斯群岛行政当局开始就是否继续保留英国海外领土地位举行全民公投。按马岛当局安排,马岛居民于10、11日两天举行全民公投,表决问题只有一个,即是否同意马岛继续保留英国海外领土地位。马岛官方预计于当地时间11日晚8时(北京时间12日早晨7时)投票结束后宣布公投结果。
不出意外,多数人将投赞成票,即同意马岛继续保留英国海外领土地位。马岛周报《企鹅新闻》副总编福勒说:“我们希望,在公投之后,那些尚未决定或可能准备认可阿根廷诉求的国家能够停下来思考。”长期对马岛提出主权诉求的阿根廷认为,公投违背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法,不具任何法律效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