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嘴卷尾(学名:Dicrurus annectans)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鸟类。体型较黑卷尾稍为大些;体羽深辉黑色;嘴形侧扁,在鼻孔处其宽度与厚度几相等,嘴粗壮而钝;最外侧一对尾羽末端甚形卷曲,其与中央一对尾羽的距离与其跗蹠的长度几相等。跗蹠短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体羽灰或黑色。树栖鸟类,善于空中滑翔,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主要营巢于高大乔木顶端分岔枝处;雌雄亲鸟共同承担营巢、孵卵和育雏;每窝卵2—4枚。分布于中国于云南西部、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河口,广西融水三防,为夏候鸟;海南南半部为留鸟。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卷尾科 Dicruridae
属: 卷尾属 Dicrurus
种: 鸦嘴卷尾 D. annectans
中文名:鸦嘴卷尾
拉丁名:Dicrurus annectans
英文名:Crow-billed Drongo
分布范围: 中国于云南西部、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河口,广西融水三防,为夏候鸟;海南南半部为留鸟。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
全长约27cm。能体羽毛呈黑色,闪耀蓝紫色金属光泽。但嘴形较粗厚。尾呈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显著上卷。虹膜深褐色,嘴和脚均为黑色。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中,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啄食树上的昆虫,或在林缘的田坝区捕食农田昆虫,偶尔也见在空中飞翔捕食飞虫。
繁殖季节一般为4~6月,营巢于树杈之间,巢呈杯状,由草丝及茎杆构成。每窝产卵3~4枚。
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海南等地近几年的考察中,尚可见到,但数量较为稀少。
主要是农田及经济作物区大量施用农药,鸦嘴卷尾采食了受毒的昆虫以后,间接致毒而造成种群繁殖率下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
详细的词条描述,请参考鸟类百科全书词条:鸦嘴卷尾